一部揭开青春伤疤的诚意之作

一部揭开青春伤疤的诚意之作

由新锐导演黄浩然执导、郑中基与谈善言主演的青春题材电影《年少日记》近日释出首支预告片。这部聚焦校园暴力与原生家庭创伤的影片,已入围2023年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项,被媒体誉为"香港版《少年的你》"。
预告片中快速闪回的校园霸凌画面、父亲暴怒摔碎玻璃杯的特写、以及主角在顶楼徘徊的镜头,短短90秒已传递出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剧情梗概:一本被藏起来的青春自白

中学教师郑Sir(郑中基饰)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一本署名为"J"的泛黄日记,随着阅读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这是某个学生记录的受虐经历。在寻找日记主人的过程中,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同样布满伤痕的青春记忆。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交替展现1997年初中生阿杰(新人演员徐炜钧饰)遭受同学孤立、家庭暴力的残酷日常,以及20年后郑老师试图弥补遗憾的救赎之旅。当两条时间线在暴雨天的学校天台交汇时,那个被刻意遗忘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角色深度解析:暴力循环中的困兽

郑中基突破性地塑造了一个兼具施暴者与拯救者双重身份的矛盾角色。成年后的郑Sir习惯性用拳头解决问题,却在翻阅日记时发现这种暴力基因来自童年时父亲(黄秋生特别出演)的皮带教育。
新人演员徐炜钧则贡献了令人心碎的表演,他将阿杰这个被全班当作"人肉沙包"的男孩,演绎出层次分明的变化:从最初的恐惧颤抖,到麻木接受,在日记本里爆发出困兽般的嘶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设计的小动作——总是无意识揉搓校服第二颗纽扣,暗示着随时准备逃离的紧绷状态。

社交媒体热议:那些没说出口的痛

@香港观影日记:"预告里郑中基看着教室座位流泪的镜头太戳了!我们都有过想对年少时的自己说对不起的瞬间吧?"
@电影心理学:"导演用日记本的霉斑象征记忆创伤的不可逆性,这种视觉隐喻比《悲伤逆流成河》更高级"
@校园安全联盟:"建议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该看看,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安静的学生正在经历什么"

成长是一道结痂的伤口

当郑Sir在暴雨中抱住当年的自己,镜头扫过日记本被雨水晕开的字迹:"如果长大意味着变成讨厌的大人,我可不可以永远停在今天?"这句台词精准击中了每个曾在成长路上跌跌撞撞的灵魂。
《年少日记》不只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电影,更是对东亚教育体系的尖锐提问。那些以爱为名的伤害,那些沉默滋长的恶意,最终都变成我们骨血里抹不去的印记。11月17日上映时,记得带够纸巾——这次要哭的,可能是心里那个从未痊愈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