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财神遇上现代都市,笑料还是尴尬?
2010年春节档,由阮世生执导,谭咏麟、张震、杨千嬅等群星主演的贺岁喜剧《财神到》登陆院线。
这部集结两岸三地23位明星的拼盘电影,打着"史上最强贺岁片"旗号,却意外引发两极评价——有人爱其热闹喜庆,有人嫌其杂乱无章。
影片虽未获得重要奖项,却以"最多明星客串的华语电影"入选吉尼斯纪录,成为特殊时代背景下港式贺岁片的绝响。
五路财神闹新春
影片采用经典的多线叙事:天庭财神总管(谭咏麟饰)派遣五路财神下凡送福,却因现代人价值观扭曲闹出连串笑话。
北京线讲述拜金女(张雨绮饰)与落魄歌手(张震饰)的金钱考验;上海线聚焦职场白领(杨千嬅饰)与骗子风水师(林子聪饰)的乌龙姻缘;
香港线则上演古惑仔(张卫健饰)被迫行善的荒诞故事。三条主线最终在除夕夜交汇,用烟花绽放式的团圆结局呼应春节氛围。
角色图谱:星光下的众生相
谭咏麟饰演的财神总管堪称"职场夹心层",既要应付玉帝的KPI考核,又要管理叛逆的下属,其西装革履搭配传统财神帽的造型充满后现代喜感。
张震突破文艺形象扮演的流浪歌手,用吉他弹唱《财神到》的桥段成为全片记忆点;
杨千嬅延续"大笑姑婆"人设,将办公室政治与玄学迷信的碰撞演得活灵活现。
最令人唏嘘的是午马饰演的末代财神,其"现在的人要发财不要福气"的台词,道出影片对物质社会的隐晦批判。
社交媒体上的财神争议
@港片老饕:"23个明星23种表演风格,就像年夜饭把所有食材倒进火锅,吃的是情怀不是味道"
@春节气氛组:"全家三代看得笑出眼泪,贺岁片要什么深度?图的不就是热热闹闹"
@电影病理学:"用无厘头解构金钱崇拜值得玩味,但广告植入比剧情还多确实吃相难看"
特定年代的春节记忆
当我们在短视频时代回望这部胶片贺岁片,其粗糙与真挚同样鲜明。
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财神咒语"招财进宝,不如开口常笑",在消费主义席卷一切的当下,这种笨拙传递传统价值观的尝试反而显出几分珍贵。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骂它俗套的人已经老了,爱它热闹的人正在变老。"